它被称为开平第一楼,楼高9层25米,建材国外进口,充满欧陆风情

   2020-10-29 新浪资讯sxxjymy120
核心提示:编辑:门窗资源网 坤书

走进建筑工艺最精美的“开平第一楼”——瑞石楼。也许因为它是开平碉楼中最高的(9层25米);或是因为在众多碉楼中它最显气派,也最为漂亮;或是因为它保存得最好(最先被确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之,它享有开平碉楼中最高的赞誉:“开平第一楼。”

瑞石楼坐落在蚬冈镇锦江里村,就在村口,可以远远望见一片凤尾竹丛后飘逸着的瑞石楼,气派中甚至显得有点高傲。“如此西洋景,立于田头间”,似乎有种让你无法想象的感觉。

瑞石楼建于1923年,因楼主黄璧秀号瑞石而得名。楼高9层25米,占地90多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所有建材都是从国外进来的。

瑞石楼下面五层四壁直立、坚固厚实,上面四层则非常“洋气”,充满着欧陆风情。有仿罗马式的风格四角托柱带,爱奥妮克风格的拱券式柱廊,巴洛克风格的山花图案和古罗马风格的穹窿顶。“瑞石楼”三个大字据说是当年广州六榕寺的主持铁禅大师所书。瑞石楼为西洋的建筑风格,但楼内的布置、用具却是传统的岭南样式。

与瑞石楼并排而立的还有两座碉楼,一座叫“锦江楼”,是村里最早的众楼,村民共有,专门用于躲避水灾和土匪,已近百年。另座叫“峰楼”,6层12米,虽没有瑞石楼来得大气,但古典式的欧陆风格显得更为精巧华贵。楼主晚年从美国回来一直居住这里,只是如今也已空置了,一把大锁锁着,门口同样挂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铭牌。有人说:“一个村子内同时拥有两座如此美丽的碉楼,锦江里真是幸运。

开平碉楼大多是用钢筋混凝土修筑的,水泥、钢筋多为国外进口,但是在百合虾边村,却有一座罕见的“泥楼”。沿325国道的旧路从百合镇往蚬冈途中,在公路边你便会看见它的身影,楼上依稀可见“适庐”二字。

“泥楼”建于1924年,楼高5层,下面三层就是用“三合土”夯制而成的。如今的适庐,业已整整80年了。虽是泥筑,但适庐依然是洋气十足。上面两层,第四层正面是罗马柱廊式,四角均有一个被称作“燕子窝”的小塔楼,设有枪眼,顶层则为拱穹的城堡,古色古香,是三合土碉楼的代表作。

“适庐”不仅建筑独特,而且还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碉楼。楼主关以文早年加入同盟会,后来在这里组织了开平第个农民协会“虾边乡农民协会”,并担任了开平县农民协会的第任委员长。他是开平的第一批中共党员,第一个赤卫队员,他的“适庐”也因此成为当时最革命的红色据点。

马降龙村“最和谐融入自然”的碉楼群从百合镇跨过潭江桥来到潭江东岸,狭窄的乡间水泥路便一直穿绕在茂密的竹林中,直到马降龙村。村庄不大,但很分散,由永安、南安、河东、庆临、龙江5个自然村组成,是黄、关两姓家族于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所兴建的。170多户人家中80%为侨户,大多侨居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村里的13座碉楼与居庐隐藏在大片茂密的竹林里,山水风光,远离尘嚣,被称为开平“最和谐融入自然”的碉楼群,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天禄楼”,就耸立在村后的竹林中。

天禄楼建于1925年,是当时29户村民集资兴建的一座众楼,七层21米,下面五层刚好29个房间,每户1间。据说当年每到傍晚每户人家的男丁都要入住楼里,以防被匪盗绑架。楼顶上耸立着两层瞭望亭。另外村北还立有一座“保安楼”。上世纪60年代开平连续三次大水灾,暴涨的潭江水漫过屋顶,村民都是爬上碉楼才得以躲过洪水。

不过,村里最好看的还是隐藏在竹林深处的一座座居庐,尤其是那些不同风格的希腊式、古罗马式或是伊斯兰式的一个个穹顶,或圆、或尖,就像飘逸在竹林梢尖,随着林中狭窄的小路时隐时现。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