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建筑的关键构件与节点设计“大汇总”

   2020-10-03 幕墙网sxxjymy40
核心提示:编辑:门窗资源网 坤书
一、结构高宽比   1.1概念   ☞关于结构整体高宽比的讨论:   ☞高度和高宽比是超高层(词条“超高层”由行业大百科提供)结构设计(词条“结构设计”由行业大百科提供)的主要控制因素,也是决定结构刚度的重要指标。   ◆基底倾覆力矩与建筑高度的平方成正比   ◆建筑顶部侧移与建筑高度的四次方成正比,并按结构宽度的三次方递减   ☞超高层结构由于占地和功能的限制,基底尺寸通常不会过大,一般为60~80m左右,因此,对于超过400m以上超高层,高宽比一般为7~9。   ☞高宽比直接与超高层结构的受力性态相关:   ◆高宽比6,弯曲变形为主,剪切变形引起的有害位移通常不足10%   ☞关于结构整体高宽比的讨论:   ☞当高宽比超过8时,通常外筒设计为巨型框架 或 巨型支撑框架(框筒),有效提高结构的抗侧刚度。   ☞当高宽比超过8时,横风向效应显著增强,在八度设防以下地区,风荷载通常成为控制因素。   ☞关于核心筒高宽比的讨论:   ☞核心筒高宽比的影响:   对于常规的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核心筒承担着大部分剪力(词条“剪力”由行业大百科提供)和倾覆力矩,故核心筒高宽比也是一个重要参考因素。但对于超高层而言,巨型框架、支撑框筒等高度更大的外框结构常常取代了一般框架,因此,核心筒的承担剪力和倾覆力矩比例会降低。   ☞核心筒面积比例:指核心筒的围合面积占楼面面积的比例,是另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围合面积比例30%,核心筒刚度较大,承担剪力和倾覆力矩比例大幅提高,应尤其注重核心筒的性能化设计及二道防线设计。   1.2 典型超高层建筑(词条“超高层建筑”由行业大百科提供)高宽比   二、伸臂桁架结构   2.1概念   ☞超高层建筑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存在侧向刚度不足、核心筒倾覆力矩偏大的缺陷 。   ☞通过设置抗弯刚度较大的伸臂桁架,连接核心筒和外框架,可将周边柱的轴向刚度用来增加结构的抗倾覆力矩,显著提高结构的抗侧刚度,减小核心筒倾覆力矩。   2.2形式   ☞形式1:两点连接方式;   ☞形式2:单点上部连接方式;   ☞形式3:单点下部连接方式;   ☞形式4:单点中间连接方式。   ☞伸臂桁架结构形式比较   ☞采用SAP2000对各种伸臂桁架形式进行了极限承载力分析   ☞伸臂桁架结构形式比较   ☞伸臂桁架结构形式比较   2.3连接节点   ☞伸臂桁架与核心筒连接节点   ☞伸臂桁架与框架柱连接节点   ☞伸臂桁架与核心筒连接节点   ◆方式1:伸臂桁架正方(工型),采用单板与墙体内钢骨连接。   ◆方式2:伸臂桁架侧方(H型),采用双板在墙体内与钢骨连接。   ☞伸臂桁架与框架柱连接节点   ◆方式1:伸臂桁架正方(工型),采用单板与柱体内钢骨连接。   ◆方式2:伸臂桁架侧方(H型),采用双板与柱体内钢骨连接。   三、巨型框架柱设计   3.1概念   ☞巨型框架-核心筒结构中重要的受力构件(词条“构件”由行业大百科提供);   ☞主要承担外筒重力荷载(词条“荷载”由行业大百科提供)和倾覆弯矩;   ☞巨型柱的地位非常重要,对构件选型需要重点考虑。   ☞上海中心巨型柱受力情况:   竖向荷载分配:54%   底部剪力分配:57%   底部倾覆力矩分配:79%   3.2形式   ☞目前常用的两种构件形式:   ◆1、SRC(词条“SRC”由行业大百科提供)型钢混凝土柱。包括:上海中心、深圳平安、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等;   ◆2、CFT钢管混凝土柱。包括:天津117、台北101、深圳京基中心等。   ☞巨型钢管混凝土柱   3.3受力性态(上海中心为例)   ☞单工况作用下的轴力   ☞小震组合——通高小偏心受压   ☞中震震组合——1~2区为小偏压,3区为大偏压,4区为大偏拉,5~8区为小偏拉。   ☞大震组合——通高-小偏心受拉   3.4设计指标   ☞材料:C70~C50;Q345GJ~Q390GJ   ☞抗震等级:通高特一级   ☞抗震性能目标:中震弹性、大震不屈服   ☞轴压比限值:0.60 (1.2重力+1.3小震)   ☞钢骨含钢率:标准段不小于4%,节点区及上下各一层范围内不小于5%,并根据节点计算的需要调整。   ☞纵筋配筋率:标准段1.2%,节点区由于纵筋将被伸臂、环带桁架的杆件(词条“杆件”由行业大百科提供)截断,取0.8%。 ☞配箍率:不小于1.0%;   ☞剪压比:V <= 1/γRE(0.36*βc*fc*b*ho)   3.5 实例   ➜金茂大厦   ➜台北101   ➜环球金融中心   ☞连接节点   ➜上海中心   ☞8层巨型框架+6道伸臂+核心筒体系   ☞巨型框架:8根巨柱+8道环带桁架   ☞方案一:九肢格构式钢骨   ◆九肢型钢分散布置,需通过缀板连接以协调抗力。但型钢肢数越多,传力越不直接,各肢协同工作的难度越大。   ◆伸臂只和中间三肢型钢直接连接,需要通过大量的缀板连接后才能把力传递给其他六肢,传力途径不直接。   ◆型钢间联系很弱,依靠缀板传力在节点区应力集中处,易产生纵向劈裂破坏和剪切破坏。   ◆抗震性能不好。   ☞方案二:‘王’字形实腹式钢骨   ◆可有效解决协同抗力和剪切破坏两个关键问题。   ◆钢骨内部形成约束混凝土,提高巨型柱的抗压能力和延性。   ◆在节点区域与伸臂和环带桁架的连接较方便,伸臂和环带的力可直传递给整个钢骨。   ◆钢骨可在工厂焊接完成,现场可整体吊装,减少了现场焊接量。   ☞钢骨与伸臂的连接   ☞承载力验算   采用纤维单元法得到SRC巨型柱的空间屈服曲面。将巨型柱的内力状态和空间屈服曲面绘制在同一内力坐标下,进行比较,当荷载对应的空间点落在空间屈服曲面内时,则可以判定该构件满足承载力要求。   ☞延性分析   ☞钢骨吊装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