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研新模式:“虚拟”很真实

   2020-08-17 聪慧网sxxjymy9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8月17日 11时15分01秒

    【慧聪制药工业网】 编者按:“virtual”一词在中文里既可以翻译成“虚拟的”,又可译作“真实的”。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提出的“虚拟药物开发(virtual drug discovery)”模式,在经济衰退和风投撤离的大环境下,日渐流行,成为真实的研发模式。

    今年2月,辉瑞关闭其在英国肯特郡桑德威奇镇的研发中心一事在业内引起轩然大波。辉瑞在英国的这一研发中心曾经是公司药物开发的“宝钻”,万艾可的开发之地,占地80英亩,该部门2400名雇员在未来两年中绝大多数将被解雇。

    “卫星状”全外包

    辉瑞的这一决定也许更能反映出在大型制药公司中,新药研发模式正发生根本性改变。对于制药公司来说,这一转变意味着从旧有的“内部”药物开发企业模式,转向“卫星状”的外包型药物开发模式。目前流行的药物开发外包其实是一种“虚拟”药物研发方式。

    “虚拟药物开发(virtual drug discovery)”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美国主要从事风险投资、商业银行和媒体活动的生命科学全球领导商Burrill & Company公司首席执行官G.Steven Burrill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即最近的生物技术出现“核冬天”时期就提出了“虚拟药物开发”模式这一概念。

    随着经济衰退和风险投资越来越谨慎,“虚拟药物开发”越来越具有吸引力。再加上专利期满时代的来临和新药研发投入的膨胀(即使全球制药行业投入超过600亿美元仍无满意的产品出现),就不难理解“虚拟药物开发”的优势所在。

    虚拟性的制药或生物技术公司是以知识型研究团队为基础的组织。典型的模式通常有一个核心的管理团队组成,包括CEO、CFO和法律顾问各一名,其他工作人员为业务开发和项目管理专家。这些公司把药物开发、发展、生产和上市的几乎所有业务通过合同外包出去。通过这种方式,公司的固定成本可降低25%左右,而一家标准的制药公司固定成本通常占总投资的75%。对于风险投资者来说,可变成本越低的公司越具有吸引力,因为他们具有更强的偿还能力,并能缩短资金周转的时间。虚拟药物研发模式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可以迅速对各种风险和机会作出反应。另外,它可以让一个小型团队的人同时参与多个项目。

    成功关键在于团队合作

    虚拟药物研发模式成功的关键在于团队内的合作,团队的领导者不仅具有卓越的锁定化合物项目的能力,同时还要具有吸引优秀合作伙伴并给予充足信任、减少监督的魄力。

    “试想,昨日的创新成就今日的新产品,然而当中已有75%被仿制,研发费用不断增加如同无底洞。制药行业需要对自己的需求进行深思。那种高风险、非常规和以患者为导向的研究可能会取得重大突破,不过将很难成为新一代的‘重磅炸弹’级产品。”杰夫·伊云斯(Jeff Evans)和祖安·科奈尔(Joe Connell)对此深有体会。

    伊云斯是一家私人“虚拟”制药公司Oncoholdings的CEO,公司致力于寻找和开发最具希望的临床前和早期临床阶段的抗癌药物。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