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用”药物可能被重新用于抗焦虑

   2020-08-17 聪慧网sxxjymy7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8月17日 11时14分52秒

   【慧聪制药工业网】一项新的研究有可能挽救一种“弃用”的药物。植物药卡瓦(Kava)曾因为导致患者肝脏损害被叫停,日前,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人员与多国科研人员联合攻关,破解这一药物导致肝毒的谜团,并提出解决措施。

    Kava是原产于太平洋波利尼西亚群岛的传统药用植物,具有疏松肌肉、兴奋神经和愉悦精神的作用。近来的药理研究表明,Kava的主要活性成分咔哇内酯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焦虑、抗抑郁和镇静功能。

    2002年,欧洲一些国家的卫生主管部门接到报告,有超过40例的严重肝脏损害患者可能与使用Kava有关,并有死亡案例。对此,Kava类产品在欧洲、南非等被禁止上市,美国要求在所有Kava产品印上“Kava可能导致严重肝毒”的安全警示。

    为何Kava原产地的人们安然无恙,到了欧美市场会导致患者肝脏损害?虽然从2003年起,世界各国科学家对“Kava-肝毒”进行系统研究,发表了300篇以上的论文,也提出了很多的假设和解释。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从事农业及食品质量研究的邱声祥博士,联合中国药科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对“Kava-肝毒”课题进行协同攻关。最近,研究人员首次证明Kava的肝毒成分为茶儿酮FKB,并通过肝功能生化指标和功能酶活性测定、细胞凋亡和信号转导等,对其肝毒机制进行了阐明,提出了FKB是Kava的原有成分,它不溶于水,但极易被丙酮、乙醇等有机溶剂提取出来。这很好解释了Kava在原产地无毒(当地习惯以水或椰子汁泡后饮用),而在西方特别是欧美(一般以丙酮提取物为原料制成胶囊剂)才会发生肝损害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避免和防止Kava肝毒的方法。比如,在使用Kava时遵循以前的用药方式,用水泡等,或者在制药完成后剔除丙酮提取物的成分等。这一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美国《实验生物学联合会会刊》上。

相关阅读:
北京产手足口病疫苗已获批临床试验
手足口病灭活疫苗进入临床研究阶段
国内制药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研究发展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