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从“老有所养”到“医养结合”

   2020-08-16 聪慧网sxxjymy8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8月16日 23时22分32秒

    去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17年初步建立“医养结合”政策体系、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等,同时建成一批兼具医疗和养老服务资质和能力的医疗卫生机构或养老机构,到2020年所有养老机构都能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近年来,本市民政部门一直积极探索符合本市实际情况,迎合老年人需求的医养结合服务,从居家、社区、养老机构三个层面同步推进,打造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新模式。

    完善补贴待遇推进居家医养结合

    2008年,本市开始实行困难老年人居家养老补贴。2011年,为适应困难老年人居家养老护理服务需求,《关于对我市困难老年人增加居家养老护理补贴的意见》,对具有本市户籍、城市户口,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特困救助和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中60周岁以上需要生活照料的老年人;80岁以上独生子女父母、市级劳动模范、失能老人和空巢老人且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本市最低工资标准,需要生活照料的老年人,在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基础上增加困难老年人居家养老护理补贴。居家养老护理补贴与服务补贴合并使用,按照需照料的等级分为轻、中、重度分别给予困难老年人每月150、200和400元的居家养老补贴。护理补贴用于居家老年人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服务需求,包括助穿衣、助清洁、助洗浴、助进食、助排便、助肢体康复等。市区两级财政每年补贴约7400余万元,惠及困难老年人近3.4万人。

    为满足居家老年人、特别是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护理服务需求,享受到养老机构专业化服务,2012年,本市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养老机构社区延伸服务(虚拟养老院)试点工作的意见》,通过资金补贴(每个机构给予10万元护理设备补贴),医保、用工和风险防范政策支持的方式,鼓励内设医疗机构的养老机构开展社区延伸服务,把养老机构专业服务模式、服务标准等引入社区家庭,入户为老年人提供送餐助餐、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专业服务。截至目前,共扶持了21家医护型养老机构开展社区延伸服务,社区延伸服务床位2072张。2013年,此政策被民政部评为养老服务全国十大创新政策之一。

    完善日间照料中心推进社区医养结合

    2009年,本市为建立和完善以老年人生活照料、就餐送餐、医疗康复、精神慰藉为主要功能,以生活困难、行动不便、空巢老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体系,制定了《关于建设社区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站)的实施意见》,大力推进社区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建设,并连续8年纳入到20项民心工程之中。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站)已建成1100个(照料中心695个、照料站405个)。其中照料中心(站)的建设标准中都必须配备医疗保健室,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医疗康复服务。(日间照料中心设有“五室一校”:休息室、配餐和就餐室、文体活动室、健身康复室、医疗保健室和老年人学校;日间照料站设有“四室一课”:休息室、配餐和就餐室、文体活动室、医疗保健室和老年课堂)。

    2014年本市开展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运营机制改革试点,鼓励社会组织、养老机构承包运营日间照料中心,在完善4项基本功能(呼叫服务、配餐送餐、家政服务、便利店)的同时,鼓励试点照料中心积极引进医疗卫生资源,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同时给予试点的照料中心12万元运营补贴资金支持和用工补贴等扶持政策。

    提高补贴标准推进养老机构医养结合

    目前,本市有59家医护型养老机构内设有医疗机构,其中30家已取得了医保资质,共有床位18687张,占全市养老机构的14%,占全市养老机构床位的31%。有93家养老机构与附近医疗机构签约服务,由医疗机构提供对口支援,采取医疗机构定期派出医疗力量上门诊疗,开辟绿色通道等。

    2014年底,市民政局会同市财政局出台了《关于调整养老机构补贴标准的通知》,大幅度提高了养老机构补贴标准。其中:收住自理老年人每年每张床位补贴1050元;收住失能老年人每年每张床位补贴2250元。通过差别化的运营补贴,鼓励医养结合型的养老机构收住不能自理老年人。全市收住失能老年人的护理型床位有36251张,占全市养老机构床位59.4%。

    出台实施意见全面推进发展

    今后,本市将全面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积极配合市卫计委研究出台本市医养结合实施意见,鼓励支持医疗资源全面进入养老行业。如医疗卫生进家庭、进社区、进养老机构等。

    在居家层面,本市各基层医疗卫生部门将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提供入户医疗服务(家庭签约医生),全面落实老年医疗服务优待政策。同时,跟进医保政策,居家养老补贴政策与之衔接。

    在社区层面,本市将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入社区养老设施(托老所、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探索多种模式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养老机构开展社区延伸服务。

    在养老机构层面,本市将积极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并纳入医疗卫生统一管理;支持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享受养老机构政策支持;鼓励没有条件设置内部医疗机构的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约合作;鼓励社区卫生机构转型为老年康复院、老年护理院等专业医疗机构,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护理床位占比。

    此外,本市民政部门还将探索建立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市民政局将积极配合市人力社保局,借鉴引入长期照护保险制度,解决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困难,缓解家庭照护负担,减轻医疗、养老保险压力。力争在今年底前形成比较清晰长期照护制度的架构和思路。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