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拓触网防旁路电子围栏荣获2016年创新产品优秀奖

   2020-08-16 聪慧网sxxjymy16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8月16日 23时14分51秒

    旁路跨接不报警是现有电子围栏的另一技术弊端。旁路跨接分为单线旁路跨接(图1)和回路旁路跨接(图2),当入侵者用短路线分别连接电子围栏前端每根金属线的两端(单线旁路跨接),或用两(四)条短路线在围栏网络接线跨接处分别连接相间隔的金属线(回路旁路跨接)后,电子围栏前端产生失效区,而当失效区金属线被剪断时,主机不报警,入侵者就可以趁这个“漏洞”翻越围栏,造成财产损失。

1

1

    为了弥补电子围栏的缺陷及增加客户的安全保障,上海广拓成功研发出全新的T6/T8系列触网防旁路型脉冲电子围栏,采用SmartDEC智能算法(全称“防等电位破解技术”),能通过识别前端触网情况,实现单线触网报警、防旁路报警、短路报警和断路报警这四类报警方式,从真正意义上解决了长久存在的技术漏洞,提升电子围栏的安全性。

    电子围栏主机原则上是不允许有漏报,如何在没有漏报的基础上减少误报是目前各电子围栏技术急需解决的问题。现如今,减少误报普遍着力于对硬件的改进上,即传感器与前端关键元器件的提升。传感器负责对收集信号进行分析,传感器分析的程度越准确,就越能将各种误报的信号排除在外。

    从总的趋势来看,脉冲电子围栏正不断向数字化技术迈进,并成为一种主流趋势。与以往几代脉冲电子围栏在硬件上的更迭相比,现在数字化的技术越来越偏重于软件,即把一些产生误报、漏报的可能情况,比如小动物、风、雨、雪等干扰信号进行软件建模,通过软件算法识别出各种误报信号,这样就可以减少误报情况发生的机率。在这个方面,T6/T8系列脉冲电子围栏主机采用SmartDEC智能算法,通过感知电子围栏金属线上的磁场变化,并经由一系列精密运算,从而精准判断出前端围栏的触网情况,全面革新了电子围栏的报警技术。当前端围栏被碰触,搭载于主机内的SmartDEC智能算法能够通过计算围栏金属线上电磁场的变化量辨别出是人体还是小动物的触碰,并针对人为入侵行为向控制中心发出报警信号,极大减少电子围栏产品的误报率。同时,当入侵者使用短路方式对前端围栏进行接驳,围栏金属线上的电磁场平衡将被遭到破坏,SmartDEC智能算法通过对电磁场平衡波动的监测准确探知入侵者的旁路跨接行为(包含单线旁路跨接和回路旁路跨接),并即刻将报警信息发送控制中心,为安保人员进行处警提供绝佳的时间优势。

    互联网时代的集成化电子围栏

    经中安协专家认定,触网技术从原理上进行突破是T6T8系列产品的最显著功能优势,触网防旁路型脉冲电子围栏主机采用独特的SmartDEC技术,智能识别入侵者电子围栏前端的多种报警类型,在周界的前端入侵探测技术应用领域具有创新性和优越性。

    与传统电子围栏相比,除了报警模式上有革新性技术突破以外,产品的集成化程度与开放兼容程度也是近年来安防产品研发的重要趋势,在这一层面,T6T8触网防旁路型脉冲电子围栏延续了广拓新一代产品线通用的典型集成性能,支持多种通信方式、直连报警主机、远程控制等核心功能,是周界报警系统解决方案设计不可或缺的前端应用。

    触网防旁路型脉冲电子围栏前端主机采用主从处理器设计的方式,提高了系统使用的稳定性。其次,它提供网口、RS485、CAN总线多种通信方式,提升产品通讯连接能力,适应了客户不同的传输方案需求,为实现防盗报警系统的高集成化提供了可能。最后,T6T8系列电子围栏无需使用地址码这一繁琐工序,可以直连智能控制终端、报警主机设备,可实现远程防区布撤防、输出电压调整、灵敏度调节、报警响应时间调节等功能。

1

    触网防旁路型脉冲电子围栏完全符合国家相关部门发布的《脉冲电子围栏及其安装和安全运行》(GB/T7946-2015)、《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技术要求》(GB/T32581-2016)、上海市最新出台的技防新要求等技术标准文件。市场反馈是检验产品优秀的唯一标准。稳定的探测性能、新颖的操作界面及便捷的功能应用,让触网防旁路脉冲电子围栏成为广大目标客户的周界防盗报警首选装置。截止目前,T6/T8系列触网防旁路型脉冲电子围栏已成功应用于电力水利、轨道交通、部队军工,新建小区及校园周界等重点行业的1000余个项目,应用区域北达黑龙江,南抵海南,覆盖了上海、北京、广州、天津、福州、西安、成都、哈尔滨、江苏、云南等全国核心经济区,获得了用户的一致好评。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