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时代号角吹响 中国5G砥砺前行

   2020-08-16 聪慧网sxxjymy8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8月16日 23时14分00秒

    【慧聪网|安防】5G,全称5th-generation,即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与2G、3G、4G不同,5G并不是独立的、全新的无线接入技术,而是对现有无线接入技术(包括2G、3G、4G和WiFi)的技术演进,以及一些新增的补充性无线接入技术集成后解决方案的总称。未来5G将满足人们在居住、工作、休闲和交通等各种区域的多样化业务需求。与此同时,5G还将渗透到物联网及各种行业领域,与工业设施、医疗仪器、交通工具等深度融合,实现真正的“万物互联”。

    中国通信技术不断突破,将在5G时代实现弯道超车

    中国在移动通信领域起步较晚,但在改革开始以后中国的移动通信行业逐渐驶入发展快车道。在短短的3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在技术层面不断实现突破,已经从1G时代的技术落后发展到4G时代与世界比肩同行,预计在5G时代中国将实现弯道超车,争夺行业领军的位置。

中国通信技术发展历程

1

来源:沙利文研究院绘制

    根据中国信通院《5G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预测,2030年中国5G行业带动的直接产出和间接产出将分别达到6.3万亿和10.6万亿元。在直接产出方面,按照2020年5G正式商用算起,预计当年将带动约4,840亿元的直接产出,2025年、2030年将分别增长到3.3万亿、6.3万亿元,十年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9.3%。在间接产出方面,2020年、2025年、2030年,5G将分别带动1.2万亿、6.3万亿和10.6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4.3%。

    中游市场发展程度较高,下游应用市场前景广阔

    5G产业链按照建设进程划分将包括前期的网络规划,中期的基站系统(包括无线、射频、小微基站)以及网络架构建设,后期的网络运维和优化以及应用期的终端、物联网、VR应用建设等环节,涉及器件原材料、基站天线、小微基站、通信网络设备、光纤光缆、光模块等产品或服务提供商、系统集成与终端服务商、通讯运营商等众多市场参与者,其中芯片及各类元器件提供商位于5G产业链的上游,主设备商和网络架构服务商位于中游,下游则是运营商及各类终端应用或服务提供商。

中国5G行业产业链

1

来源:沙利文研究院绘制

    从产业链各环节的技术成熟度来看,中游环节普遍发展程度较高,基站天线、小基站和光纤光缆的发展最为成熟;下游电信运营商仍需要围绕应用场景需求采取更加长期、灵活的部署方式,预计将5G网络优先落地于技术相对成熟、经济价值大的下游应用场景;而上游的光器件、射频器件产业属于中国5G产业链的瓶颈环节,中国本土企业尚未取得该环节的关键性技术突破,容易影响产业链中、下游的发展。

    政策助力与技术成熟共同推动中国5G产业化进程

    自2013年起,中国政府就开始积极出台各类政策,大力推进中国5G产业的发展。2013年2月,中国成立IMT-2020(5G)推进组,全面启动5G技术研发试验,成为全球首个政府主导和规划的5G试验室。2018年2月,中国发改委公布《2018年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拟支出项目名单》,推动5G试验网建设。2018年8月,中国工信部、发改委联合发布《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指出5G商用将在2020年实现。

中国5G行业相关政策

1

来源:沙利文研究院绘制

    除以此外,5G产业发展也离不开相关技术的发展,中国5G产业已进入规模试验阶段,运营商商用试验规模也不断扩大,另一方面以华为、中兴为代表的设备商及手机厂商都在加快5G产业化进程,预计2019年中国首批5G芯片将完成,5G手机将于2019年下半年问世。在政策与技术发展的双重加持下,中国5G产业发展进程稳步推进,进度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

    安全与成本将成为制约5G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中国5G产业化进程不断推进,5G走进居民生活的脚步越来越近,2020年5G产业将实现商用,未来5年普及率将不断提高。但5G通信技术目前仍需要解决诸如安全与成本等诸多问题。5G通信技术在物理层安全、异构融合引发的安全问题、接入设备安全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此外,相比于4G通信技术,5G通信技术必须部署更多的基站以及中继器,大幅增加5G商用产业的成本。同时这也意味着5G的推出时间要更久,这为运营商带来巨大的财务压力,直接影响到5G产品的推广。另一方面,5G通信技术下其信号频率更高,对薄膜的要求也更高,需要使用更薄的薄膜,然而当前相关技术工艺很难控制8英寸和12英寸晶圆上的应力均匀性,因此RF薄膜的技术也成为5G产业发展的一个限制因素。

    5G将与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深度融合,向多行业领域渗透

    5G是新经济时代的关键使能技术和基础设施,将为各个行业的变革和转型提供关键重要支撑。随着5G网络大规模部署以及技术的成熟,海量物联网通信、低时延、高可靠通信将得到更广泛的实现,5G网络将为医疗仪器、家用电器等智能终端提供接入服务,支持智慧城市、环境监测、智能农业、智能工厂等多种应用场景,满足智能无人驾驶、工业自动化等垂直行业发展需求。5G应用将广泛渗透到4中场景中:高铁、地铁等连续广域覆盖场景;住宅区、办公区、露天集会等热点高容量场景;智慧城市、环境监测、智能农业等低功耗大连接场景;以及车联网、工业控制、虚拟现实、可穿戴设备等低时延高可靠场景,并有望延伸出多种类型的产品。基于5G技术的支撑,跨行业的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强,新型信息化和工业化将深度融合,引发产业领域的深层次变革。移动物联网场景等5G技术将渗透到消费、生产、销售、服务等各行业,推动研发、设计、营销、服务等环节进一步向数字化、智能化、协同化方向发展,实现各行业的全生命周期、全价值链的智能化管理。

    中国5G行业集中度较高,竞争格局稳定

    中国5G行业中主要参与角色为设备厂商和电信运营商两类,分别处于5G产业链的中游和下游。受益于国家政策、市场发展和优质工程师资源红利,中国设备商成本和技术具有明显优势。目前5G设备厂商主要由华为和中兴通讯领头中国市场,行业集中度较高,呈现巨头鼎力的局面。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主要聚焦在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企业竞争焦点在于5G技术未来发展战略的制定上:中国移动5G系统设计主要着重于三个方面的提升,一是统一灵活的5G新空口,二是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络,三是面向服务的云化网络;中国联通则分三阶段推动5G技术验证,满足5G商用需求,第一阶段验证5G商用样机整体能力,第二阶段验证5G商用能力及组网方案,第三阶段将在全国各重点城市完成1000站以上的5G规模部署,推动5G商用;中国电信未来将按照CTNet2025网络发展目标,持续开展5G网络后续技术演进工作,将统一构建测试验证环境、打造联合创新平台作为5G工作的重点。

    沙利文全球合伙人、全球市场战略规划副总裁兼中华区总裁王昕博士指出,5G移动通信技术在峰值速率、移动性、时延以及频谱效率等传统指标方面有极大的提升,5G作为AR/VR、自动驾驶、智能家居、物联网等新兴行业的基础支撑,为这些新兴行业提供发展基石,但另一方面,这些新兴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将反哺5G行业,推动5G产业化的实现。

免责声明:慧聪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