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泛滥,工程机械设备涉水该如何解救?

   2020-08-16 聪慧网sxxjymy6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8月16日 21时55分20秒

  2020年,屋漏偏逢连夜雨,

  刚刚按下了疫情,南方又遭洪水侵袭,

  还未来得及喘息的人们,生命财产再次直面巨大威胁。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

  工程人闻令而动,勇赴一线,再现“抗疫之勇”,无谓昼夜,抢建生命“堤坝”。

  然而,工程设备长时间暴露在洪水与暴雨之下,关键零部件进水却十分让人“抓急”

  如此,工程机械设备涉水该如何解救?

  这里特别整理设备部分关键零部件进水的解救秘籍,帮助大家在关键时刻脱出困境。

  一、发动机进水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挖机发动机进水并不少见,其故障原因常见有三:

  1、发动机机油散热器损坏。设备长期在潮湿裸露的恶劣环境之下施工,机油散热器滤芯在水中被腐蚀或者由于滤芯在铸造的时候存在砂眼或裂缝,这样就会导致水进到进油里面。

  2、气缸盖损坏。缸盖有裂缝或者喷油器铜套损坏,导致发动机熄火的时候,水箱里的水会出现少量渗出,顺着缸壁流入油底。

  3、气缸垫损坏。水箱里会呛出大量的水,在停车的时候水压的作用下,水进入油底。

  判断机油进水的四个方法:

  1、观察挖机的机油的外观状态,不含水的机油是半透明的油质亮色,而含有水的机油会呈现不透明的褐色或土黄色。

  2、检查挖机冷却液中是否含有机油。发动机的某些部件损坏会导致发动机冷却液进入润滑系统和机油掺和到一起,水箱冷却液中也会发现渗入的机油,很容易就能辨别出来。

  3、如果发动机机油进水,其会与冷却液在高温环境下会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乳化液。检查油尺会发现上面呈现白色,并伴有泡沫。

  4、可以通过机油尺液位的高低来进行判断,当挖机的机油中含有大量的水分,机油的油面就会升高。

  发动机进水的应急处理办法:

  1、观察进水原因,如果因为水泵的水封因密封不严有轻微漏水,但磨损不太严重,可在玻璃板或平板上铺一砂布,将水封的密封平面修磨平整即可;也可将胶木水封翻转后再使用。但均应注意,对水封面和水泵体上的接触面应进行研磨,以保证其密封性能。

  2、 挖掘机水泵损坏得非常严重,途中又没有修理条件,可将发动机水泵的进、出水管直接接上,以充分利用冷热水的自然循环作用临时使发动机保持正常的温度;或者利用一内胎或水桶作为容器,将其牢牢地固定住,然后从容器中引出两根胶管,一根接在发动机的进水口上,另一根接在发动机的出水口上,两根管子的另外一端都插入容器内,并应将胶管固定牢固。如果仅仅是水泵壳体产生裂纹而漏水,可将裂缝处理干净,然后用胶粘剂粘补。为了应急,可用鸡蛋清加水泥混合成粘团涂抹在裂缝处,待凝固几分钟后即可使用。

  3、如果发现正在作业的挖机发动机水泵漏水,不得立即停止其工作,应使其保持在最低的稳定转速,同时向冷却系内边加水边放水(注意:打开加水口盖时,应在其上方放一遮盖物,防止被冒出的水蒸气烫伤),使发动机降温,短时间、慢速行驶,驶至附近隐蔽处再进行排除。如果是突遇水泵壳体破裂而漏水,或水泵内机件损坏而失去泵水作用时,可酌情更换相关零件,排除故障。

  二、液压系统进水

  液压系统进水常见原因:

  1、机械故障造成的管路密封不严,例如冷却盘管渗漏就会造成液压系统进水。

  2、长期在潮湿多水的环境下工作,水汽通过液压油箱呼吸进入液压系统。

  3、设备在进行清洗、换油、维修的过程中措施不到位。

  如何判断:

  1、水和液压油发成反应,形成酸、胶质和油泥,水污染还可能析出液压油中的添加剂,造成液压油乳化,严重变质变性。

  2、润滑性能降低,并严重影响到轴承等部件的使用寿命。

  3、水分造成控制阀粘结,在泵入口处或者其它低压部位造成气压侵蚀,严重影响工作装置的液压压力,造成局部无力、费油等故障。

  4、形成锈蚀,锈渣会进一步威胁液压系统的安全。

  如何防治:

  一般液压系统进水非常难处理,所以在平时使用中要坚持“防”“治”,尽量减少进水造成的安全威胁。

  1、及时排水,建议每隔三天开放水阀放一次水。

  2、加强液压系统的密封措施,液压泵、阀、油缸等部件增加防水密闭装置,防止水分进入。

  3、在南方潮湿多水地区工作的挖掘机,有必要在液压油箱的呼吸孔上安装干燥器,防止水汽的进入。

  4、雨天维修时做好防水措施,尽量不要在雨天更换液压部件和液压油。

  5、如果进水不太严重,可以用油水分离机将水分离出来;对于乳化严重,已经变色变质的液压油,要完全抽出变质油后更换全新的液压油,并找到进水原因并彻底解决。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