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IF2018全体大会——首席对话:中国品牌国际化思考

   2020-07-18 聪慧网sxxjymy4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7月18日 09时41分38秒

    【慧聪食品工业网】面对市场消费升级浪潮,食品饮料行业巨头发力疲软而新品类却蓬勃发展高速增长,创新成为驱动行业发展的引擎,势不可挡。如何更好地诠释多元化、个性化消费需求,融入企业战略,指导企业创新?如何应对数字科技引领的全产业链巨大变革,充分发挥数字时代的优势?FBIF2018以“新品类崛起”为主题食品饮料创新论坛在上海宝华万豪酒店正式召开。

    本次论坛会分享了最前沿的行业趋势以及成功商业案例,激发企业创新灵感,助力企业赢战未来!

    左一:熙可集团首席执行官兼荷兰中心联合创始人朱演铭      左二:InnovativeF&BLimited创始人朱华煦      中间:荷兰农业食品支柱产业联盟主席AaltDijkhuizen

左一:熙可集团首席执行官兼荷兰中心联合创始人朱演铭

左二:InnovativeF&BLimited创始人朱华煦

中间:荷兰农业食品支柱产业联盟主席AaltDijkhuizen

右二: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周力

右一:澳优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颜卫斌

    4月18日上午,论坛会上,正当大家还沉浸在大会主席MrAaltDijkhuizen和伊利集团的执行总裁张剑秋的精彩演讲之中时。本场大会也进入到了另一重要部分。也是大家最期待的重要环节——圆桌讨论,本次圆桌讨论很荣幸邀请到了行业内大咖,分别是熙可的企业董事长朱演铭先生、拥有40年行业经验的朱华煦先生、农夫山泉周力博士以及澳优乳业的董事会主席颜卫彬先生。在会上,几位大咖的精彩互动对话,激烈的思维碰撞,使得本次论坛大会达到高峰。现在,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当时激情四射的谈论现场!

1

    荷兰农业食品支柱产业联盟主席AaltDijkhuizen抛出问题:国际化是什么,一个国际化的企业又是如何定义的?就大家看来,国际化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益处,大家觉得在未来,国际化的尝试当中会做什么样的新的尝试,如果回到之前,你是否会避免自己犯过的一些错误?作为您的企业来讲,你是能够从国际化当中获得怎样的益处?针对这些问题,来听听四位行业大咖的不同见解,他们之间又碰撞出了怎么样的火花?   

    朱演铭

    “国际化是大家都非常感兴趣的话题,熙可从起初开始的时候就是国际化的公司,因此它的基因就是国际化的公司。”朱演铭先生说。熙可25年的发展,在2000年,熙可做了一次比较大的包装革命,从此开始了熙可的B2B业务,这个B2B的业务实际上是从中国生产然后出口到全世界各地去。目前,我们所做的一个事情是从B2B转成B2B2C和B2C的公司,从一个国际化的公司转变成一个全球化的公司。熙可未来要走的路就是全球化的路,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本土化,了解中国的消费者,进行非常深入地了解,没有被被满足的需求在哪里。

1

    “什么叫全球化的公司?”朱演铭先生接着说,全球化的公司实际上是你要去发掘未被满足的消费者的真正意识上的需求。然后与技术相配,产品、品牌建立在对消费者的需求上,然后推向市场。通过一个正确的渠道,精准的渠道选择,精准的消费群的选择,精准的供应链管理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挑选的精准的场合和精准的渠道,进行产品推广。

    颜卫彬

    听了朱演铭先生非常棒和精彩的见解和分享后。澳优乳业的董事会主席颜卫彬先生说:“我们的情况和熙可情况不一样,我们首先是理解了消费者有什么样的需求,那我必须要找到我们的供给怎么来。”澳优公司2003年在长沙创办。从长沙起步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公司,经过嫁接国际上的资源,包括荷兰、澳大利亚、新西兰来建立了自己全球的一套供应链,然后通过整合全球的研发资源,我们在几个地方的研发中心有一些创新的产品。2009年很幸运在香港上市,2011年我们开始了在荷兰的一些并购。现已建立了非常好的客户数据库,因此已不用传统的方法进行销售,我们一直采取的是精准的会员营销方式,增加用户黏性。

1

    颜卫彬先生还认为一个企业里面,无论你是要国际化也好,还是全球化也好,你要懂得你的消费者它有怎样的需求。第二能够懂得你用什么样的方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第三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更高效率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周力

    颜卫彬先生对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讲述的简单明了。下面听听来自农夫山泉公司的周力博士的分享。农夫山泉成立于1996年。二十年当中,伴随着中国市场的壮大不停地发展,业务的领域不停地在拓展。我们也不断发展壮大,涉及的领域基本上在饮料行业、化妆品业务,当然水是我们最主要的业务,母公司叫养生堂。对于国际化话题,我们在找到自己的资源,找到自己的设备,或者是建立的规范,都是完全按照国际的标准在建立。当然,现在我们产品的市场还是以中国的市场为主,未来,我觉得也会去拓展。

1

    从我们公司的发展历程,刚才我也提到其实国际化的概念包括很多的层面,包括你的原料,包括你的设备、人员等,设备方面我们已经达到国际化标准,全球最领先的设备,全球最好的生产线,有日本的54000的无菌线,81000的水的灌装线我们均已拥有。通过澳橙,从侧面可以看出来,中国再生产规范和法规规范上,我觉得跟国际接轨很好,而且更严格,也体现出文化层面的东西,越来越被国际所接受。

    “最难的是大家走的国际化道路,就是讲到市场的问题。”周力博士说,最近大家讨论比较热的是中美贸易战,两张清单拉出来发现这是一个农业国和工业国的战争。在农业上,中国农业技术的基础差距非常大,所以我们要花很长的时间补这个短板,如果一产、二产、三产都能在国际上有处于比较先进的地位,相信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是很容易到来的,就是食品企业,是会自然而然的到来的。

    讨论升级

    朱演铭先生紧着说:“我非常尊重周博士所讲的一切。但我不同意他的说法,他说中国的食品短板在农业上,所以我们把这个短板弥补了以后,中国企业国际化就做得好了,我挑战他,我觉得这是不对的。”为什么不对?朱演铭先生从“扬长避短”,中国的农业这件事情不是那么容易去把它搞定的和国际化最后要做到的是就地取材,用技术把别国的资源拿来为你所用,用到极致,两个方面进行解说。

    作为担任农品高科总裁十年的颜卫彬先生忍不住发话了:“我想把你们俩个挑战一下,现在的话,我觉得有几个很重要的定义,第一个是中国粮食的饭碗要端在谁手上,我认为还是端在中国人手上。所以这个事情需要我们两代人去努力,把这个事情去搞定,没有什么搞不定的事情,还是我们的工夫没有到,”

    朱演铭:您说的那个农业,跟我和周博士讨论的种植业都不是一回事。

    颜卫彬:我说的是种植业。

    朱演铭:刚才您指中国的种植业还是乳业?

    颜卫彬:种植业。因为我自己从事种植业。我说完这一段话,我的意思是一定要让大家有一个工匠精神、奉献精神,一定是要能够,就是舍得脱一层皮把中国农业做出去的事情,才能解决中国未来粮食安全的问题,才能长远地解决我们吃得饱和吃得好的问题。

    朱华煦

    接下来,拥有40年行业经验的朱华煦先生,从另一角度品牌方面分享了他的见解和看法。“品牌和国家要联系起来,中国梦的大环境下,同时着眼于本地化思考,‘MadeinChina’变成‘CreatedinChina’是一个美好的希冀。”InnovativeF&BLimited创始人朱华煦如是说。

1

    所以我们觉得在中国,不一定是互联网公司才能达到国际化或者是全球化的目标,也可以是中国现在的数字化,把我们的品牌、我们的产品不一定是要落地生根才能推广出去,所以我觉得5年后、10年后,全球化公司这一定义,也会因为现在的数字革命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本场论坛大会上,几位行业大咖无论是从分享全球范围内最成功的商业案例及最具创新价值的理念与技术,还是分享用他们敏锐的洞察力和独特的新闻视角向世界传播全球食品饮料行业趋势,无疑这都是是一场史无前例的行业盛宴。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