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紫云:葡萄“串起”致富路

   2020-07-18 聪慧网sxxjymy4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7月18日 09时40分47秒

    【慧聪食品工业网】5月9日,紫云自治县达帮乡葡萄种植大户韦志华像往常一样,起床洗漱后吃完早饭就到葡萄基地去了。葡萄园里种植的第一批葡萄已经挂满了果,韦志华托起一串挂满果的葡萄枝桠,数了数幼果,想着今年或将迎来一个葡萄丰收季,他的脸上露出了丝丝笑容。

    今年37岁的韦志华是紫云自治县宗地乡德照村人,2013年他辞去稳定工作,到达帮乡发展葡萄产业至今,已经将自己的葡萄园发展到1100亩。虽然发展葡萄产业初期受资金、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困扰,但他希望用自己的智慧和劳动获取利益的同时,能实现带动一方百姓脱贫致富的梦想。

    “葡萄产业虽然投入大,但见效快。”韦志华介绍说,每亩地可种植葡萄苗40株,搭葡萄架需要水泥杆50根、钢丝500斤,这些基本成本近7000元。不过,达帮乡的气候、土壤等环境适合葡萄的生长,所种植的葡萄2年挂果,3年进入丰产期,见效快。

    2013年,韦志华经实地考察后,认为达帮葡萄具有发展前景,便通过土地流转,当年在纳座村种植了45亩葡萄。2014年,韦志华见头年种植的葡萄长势较好,又种植了200余亩。到2015年,第一年种植的葡萄挂果了,增强了自信心的韦志华又种植了370多亩,在三年的时间里,他总共种植了千余亩葡萄,通过银行贷款和自筹等方式共投入资金630余万元。

    “从农村来到农村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韦志华说,他决定规模化种植葡萄之初,因投入大,风险大,曾一度遭到家人和朋友们的反对。直到2015年,他带着家人和朋友们到自己的葡萄基地看了后,见种植的葡萄长势喜人,且第一批葡萄已进入丰产期后,不但不反对他种植葡萄,反而支持他种植葡萄了。

    韦志华在发展葡萄产业的同时,还给当地村民带来了实惠,他种植葡萄的土地,大多是荒野的坡耕地,村民不仅获得土地流转费,还在葡萄基地做工来增加收入。“种植葡萄的土地是分三种方式流转过来的。”韦志华说,一种是他们(种植大户)直接从土地承包的村民手中流转土地;二是乡政府按照产业发展规划统一从村民手中把土地流转过来,然后交给他们;三是以农户入股的形式得到土地,即“公司+农户+基地+合作社(或种植大户)”,这种方式农户可以得到见效后的分红外,还可在基地做工来增加收入,让农户得到更多的实惠。

    为让葡萄产业规模、健康发展,韦志华还带头组建了三支专业队伍,一是专业三严防队伍,即防症、防灾、防旱;二是基地建设队伍,即鼓励和支持村民发展葡萄产业;三是专业劳作队伍,即种植、抹芽、施肥等。

    在韦志华等种植大户的带动下,短短的几年间,达帮乡的紫葡萄已经发展到近5万亩,并成为省级高效农业示范园。随着紫云的葡萄产业如火如荼,为促进葡萄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紫云成立了葡萄产业商会,韦志华被推选为第一任会长。

    随着葡萄产业逐渐进入丰产期,因鲜果利润相对低,受生产局限的制约等,为让葡萄形成“接二连三”的产业链,韦志华与合作伙伴建起了深加工作坊,生产格凸红葡萄酒。

    “因葡萄品质好,加工出来的格凸红葡萄酒味美,去年加工出来的3万斤葡萄酒早就销售完了。”韦志华说,今年,他们准备加工10万斤葡萄酒,并想逐步扩大生产。下一步,他将在葡萄基地建一个酒庄,让葡萄产业形成葡萄鲜果、深加工、酒庄等多元为一体的产业链。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