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说水系列报道之七:发展园区节水灌溉

   2020-07-17 聪慧网sxxjymy4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7月17日 19时24分52秒

    慧聪净水网 芒种时节,阳光炽热,走进全国循环农业示范基地——饶阳县众悦农业科技园区,扑面而来的却是丝丝清凉气息。“众悦河”里汇集了几天前的不少雨水,蔬菜包装车间的废水也排到了河里。这些水经过处理后,一部分用来灌溉园区苗木,一部分被引入温室,经过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系统,为温室果蔬提供滴滴滋润与营养。

    如今,农作物“打点滴”“喷淋浴”在衡水早已不是新鲜事儿,像众悦公司一样千方百计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农业园区更是数不胜数。

    近年来,衡水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园区,积极推广高效节水灌溉,着力转变农业灌溉粗放用水方式,走出了一条解决“缺水”与“耗水”矛盾的好路子,实现了农业效益与地下水超采治理的双赢。

    蔬菜之乡的“智慧节水先锋”

    饶阳县是农业大县、蔬菜强县,是“中国蔬菜之乡”“中国设施葡萄之乡”和“全国蔬菜标准园创建县”。目前,蔬菜种植面积42万亩,设施葡萄12万亩,年产各类果蔬210万吨,年产值达22.6亿元。为做大做强主导产业,饶阳县全力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并以园区为依托在全省率先建设了“智慧农业综合管理平台”,在绿科、众悦、兴地、冠志等15个大型农业园区创建了智慧农业节水试点,实现了节水的信息化、科技化。

    来到位于饶阳县留楚乡南善旺的河北冠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一座占地3000平方米的高端智能温室里,既没有农民劳作,也没见到传统温室里到处悬挂的温度计、湿度计。

    “物联网是我们这座温室的新‘管家’。”负责人祝欢指着一个蓝色小盒子说,“这就是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PH值、光照强度、土壤养分、水分等数据变化,通过智慧农业综合管理平台进行定时、定量、定位云计算处理后,就能及时精确地遥控节水灌溉等农业设备啦!”

    “你看,这个监测点显示,当前湿度不够,需要浇水。”说罢,祝欢轻按鼠标,温室里水肥一体化设备随即开始工作,菜田间铺设的道道黑管瞬间鼓胀起来,不一会儿,晶莹的水滴就滴落在一棵棵瓜秧根部。

    水肥一体化是将滴灌与施肥相结合的现代化先进农业技术。相较其他地方,冠志农业园区的创新在于,利用时间、浇水流量、光照强度、土壤湿度等参数自动浇水施肥,并采用了节水灌溉系统中效率最高的滴箭设备。这种设备外形似箭,属于渗灌系统,可直达作物根部,从而使灌水量、灌水时间和施肥量、施肥时间都达到很高的精度,实现“高效智慧节水”。

    冠志农业园区总面积7000亩,所有温室都采用喷灌、滴灌、滴箭等节水设备和水肥一体化灌溉方式。据测算,亩产量能提高3成,节约肥料成本50%以上,节水达50%。

    缺水逼出了节水型农业

    近年来,我市年用水总量约16亿立方米,农业用水量占到了13亿至14亿立方米,农田成为压采地下水的主阵地。对农业来说,节水势在必行。正是缺水这一严酷现实,倒逼全市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

    自2014年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项目以来,我市大胆创新、努力探索,研究制订了《衡水市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高效节水项目验收实施细则》《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封填井管理办法(试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运行管理办法(试行)》等多个文件,为节水型农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截至2017年年底,我市共发展喷灌、微灌、高标准管灌等地下水高效节水灌溉面积65万亩,其中发展喷灌45.8万亩、微灌15万亩、高标准管灌4.2万亩,累计完成投资6.6亿元,压采深层地下水3900万立方米。同时,全市大力推广小麦玉米水肥一体化节水项目、蔬菜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节水项目等,有效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切实减少了地下水开采。

    园区是节水农业的先锋,更是农业节水的“大功臣”。据市农牧局的一份统计显示,目前全市共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7个、市级园区72个、县级园区174个、乡镇级园区232个,规划总面积184.81万亩,节水新技术、新措施、新模式在各级园区得到广泛应用。

    “我们园区栽植的樱桃等作物都采用了滴灌,比大水漫灌至少省一半的水。”在田园风光美如画的桃城区邓庄镇沐森农庄,负责人胡铁刚介绍,农庄正计划建设一座占地50亩的节水示范园,集中展示推广各种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我们要发展生态循环的节约型现代农业,让节水成为农业园区持续发展的保障。”

    一个不用“灌溉”的园区

    当众多农业园区纷纷交出一张张优异的节水成绩单时,一个不采用地下水灌溉的园区正将节水做到极致。

    在阜城县崔家庙镇东高城村的大田里,麦收前播种的高粱已经蹿出地面一尺多高。

    “去年我们的托管面积是2万亩,今年达到了6万亩,辐射到了景县、故城、枣强、武强和安平。这些高粱是省农科院研发的冀酿2号品种,既节水又高产,全都是‘靠天下雨,一水不浇’。”阜星科技现代农业园区负责人殷三强介绍。

    总投资2.8亿元的阜星园区创建于2015年11月,去年被评为“河北省现代农业园区”。2016年,园区开始托管农民土地种植非转基因红高粱。这种作物易管理、抗旱、节水、高产,亩均效益近2000元。

    最初,园区在部分地块建设了喷灌设备,但在种植红高粱过程中,设备根本没派上用场。因为,仅靠几场雨就完全满足了红高粱的生长。

    “这冀酿2号的主要优点就是矮秆、抗蚜、抗旱、耐盐碱,春播、夏播皆可,能省一大笔水费。我们的红高粱供不应求,衡水老白干等知名企业都跟我们签订了收购合同呢!”殷三强兴奋地说道。

    据市农业专家介绍,衡水作为严重缺水地区,非常适合推广旱作雨养作物。随着地下水压采工作的持续发力,雨养农业势在必行,而高粱是节水作物中的老大,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农业节水,园区先行。衡水大地一个个园区节水的生动范例,一项项农业节水工程的成功推广,让全市农业、水利工作者倍感欣慰,也使他们感到肩上还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建立农业节水制度,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只有毫不懈怠、久久为功,才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维护衡水的水之“衡”。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