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图对比MOS管及三极管的工作原理

   2020-07-15 聪慧网sxxjymy10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7月15日 02时11分33秒

     三极管和MOS管的原理并不复杂,但是分开讲述细节,反而不如对比起来容易理解。这里用一张图,让您轻松理解MOS管和三极管的工作原理。

          一张图对比MOS管及三极管的工作原理

一张图对比MOS管及三极管的工作原理

    这里以NMOS和NPN三极管为例,并且以电子流(而非电流)方向为主来说明。

    一、符号

    MOS管一般可以简化为三个极,分别是栅极(G)源极(S)和漏极(D),MOS器件是电压控制型器件,用栅极电压来控制源漏的导通情况;

    BJT三极管有三个极,分别是基极(B)发射极(E)和集电极(C),三极管是电流控制型器件,用基极电流来控制发射极与集电极的导通情况;

    二、截止区

    NMOS管的如果栅压小于阈值电压,MOS管相当于两个背靠背的二极管,不导通;

    NPN三极管也一样,如果偏压小于阈值电压,也相当于两个背靠背的二极管,不导通;

    三、线性区

    NMOS如果栅上加正电压,就会在其下感应出相反极性的负电荷,从而产生N型沟道,使源漏导通。如果不考虑源漏电压影响,则栅压高一点,产生的沟道就宽一点,导通能力就大一点,这就是线性区。

    NPN管如果BE结加正向偏置导通,电子就会进入到基区。除了被基区的P型空穴俘获外,它们有两个地方可以去:一个是从基极流出,一个是被集电极更高的正电压吸收。集电极电压越高,能收集到的电子就会越多,这也是线性变化的。

    四、饱和区

    NMOS在漏极电压比较高时,会使沟道夹断,之后即使电压升高,电流不会再升高,因此叫做饱和区;

    NPN三极管在集电极电压比较高时,也会几乎全部收集到从发射极过来的电子,电压再升高也没有办法收集到更多,也是它的饱和区。

    五、电流电压曲线

    在线性区,随着电压升高,源漏电流或集电极电流上升。而在饱和区电压升高,电流基本都保持不变。二者的趋势基本一致。

    这样是不是更容易理解呢。

责任编辑:刘婷婷

声明:本网站中,来源标明为“ 慧聪电子网”的文章,转载请标明出处。

欢迎投稿,邮箱:yusy@hc360.com

< 电子网首页新闻中心首页 > 2019中国物联网产业大会暨品牌盛会 你可能会喜欢
  • 123 ·英伟达超过英特尔 成为北..
  • 来源:StrategyAnaly ·全球基带芯片市场Q1排名..
  • 图片来源于集邦咨询 ·Q2全球晶圆厂份额公布:..
  • 穿越电流测量的无人区——pA等级电流测量 ·穿越电流测量的无人区—..
活动推荐更多

2019中国物联网产业大会

2019年11月27日

杭州·和达希尔顿逸林酒店

大会详情

电子云课堂
  • AVR-IOT开发板演示

    Microchip微芯

  • 读懂英飞凌IGBT技术模块参数

    英飞凌

    ·【研讨会】深入挖掘集成主控制器功能的新.. ·【视频教程】英特尔封装Co-EMIB
热点排行更多
    ·新基建驱动电力电源变革,ST祭出一揽子解.. ·DFRobot登陆2020慕尼黑上海电子展 ·快手磁力引擎再发力 欲助力商业伙伴获百亿营 ·5G基站下的电源模块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开展在即!《观展宝典》在手,轻松玩转20.. ·苹果英特尔分手,Arm最高兴? ·ST市场策略:聚焦亚洲工业市场, 探索电力.. ·2020高交会建筑科技创新创新展
友情链接

申请友情链接

赛迪网 RFID世界网电子信息产业网畅享网与非网电子产品世界威腾网慧聪家电网慧聪物联网

合作咨询:15889679808

媒体咨询:13650668942

广州地址

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745号紫园商务大厦19楼

深圳地址

深圳市福田区深南中路2070号电子科技大厦A座2106

北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小关东里10号院润宇大厦2层

  • 慧聪物联网微信公众号
  • 慧聪电子网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加入我们 | 我要投稿 | 寻求报道 | 申请合作

Copyright?2000-2020 hc36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10051号 海淀公安局网络备案编号:11010802015485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