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看山东 滨州纺织五大难题待解

   2020-07-14 聪慧网sxxjymy4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7月14日 20时51分08秒

    中国纺织看山东,山东纺织看滨州。滨州市虽然偏居山东省一隅,至今尚未开通客运铁路,但却是中国棉纺织产业的发源地、“中国棉纺织之都”和“中国家用纺织品制造基地”。

    更为出人意料的是,在民营经济较少的山东省,滨州却盛产巨型民营棉纺织企业,如世界最大的棉纺织企业魏桥创业、亚洲最大的毛巾企业亚光集团、中国最大的梭织印染企业华纺股份(600448,股吧)。滨州纺织产业不仅是中国纺织市场的晴雨表,并在世界棉纺织市场中占据重要一席。

    进入2014年,以出口为主的滨州纺织产业熬过了国际金融危机,正在稳步复苏。在山东省滨州市纺织工业协会会长周红看来,滨州乃至中国的纺织工业尚需突破原料价格、劳动力成本、配额制、税收、产品结构五方面的制约因素。

    最大的问题是原材料供应

    《21世纪》:目前,滨州纺织产业现状如何?

    周红:滨州有着悠久的植棉和纺织历史,经过多年发展,滨州纺织产业现已经形成了庞大的产业体系。

    滨州纺织企业有8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近400家,均为民营股份制企业,其中上市公司3家。销售过亿元的企业16家,全市纺织员工35万多人。一些龙头企业在世界纺织行业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21世纪》:随着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增速放缓,滨州纺织产品的出口形势怎样?

    周红:从2005年到2008年,出口金额一直呈现上升趋势,达10多亿美元,但2009年金融危机后,出口出现短暂下滑,从2011年开始至今,行业处于恢复期,出口较为平稳。

    滨州纺织品的主要出口地是美国、欧盟、香港、日韩,较为集中,今后希望拓宽出口市场。近年来,我们发现,深加工的出口产品增速较快,而初级产品出口量有所下降,利润率也很低。

    《21世纪》:在您看来,滨州纺织产业目前存在哪些制约因素?

    周红:最大的问题是原材料供应。滨州市棉花年消耗量约在150万吨,而本地产棉不足20万吨,棉花资源显著短缺。但有新疆棉等外采棉和进口棉的补充,基本能够保证正常生产需求。

    但价格倒挂影响较大,国内棉花价格高于国际。以美国为例,最新的数据是美国每吨棉花价格1.2万或1.3万元,中国的价格高达2万元/吨。印度、巴基斯坦等发展中国家的棉花价格更低,比中国便宜1/3。自2012年年底以来,中国棉花价格指数基本维持在每吨19000元-20000元之间。同时,国家为保护棉农利益,高价收储棉花。

    棉花等原料成本占纺织业总成本的70%,纺织行业利润率不超过5%,所以,棉价稍微波动,对纺织企业的冲击都是很大的。

    《21世纪》:既然国际市场的棉花价格更低,为什么不进口原料呢?

    周红:棉花进口配额有限制。当前,国内棉花远远不能满足生产的需求,需要大量进口棉花。而国家每年分配的进口棉花配额总量增幅较小,企业出现了分配量下降的情况。

    进口棉配额一直属于国家控制发放的特殊商品,超过配额进口的棉花将被征收40%的高额关税。对于不容易拿到棉花进口配额的小企业而言,只能通过购买配额的方式获取配额,每吨配额要额外支付3000-4000元,导致了企业成本上升。

    《21世纪》:税收政策还有哪些制约因素?

    周红:棉纺企业现行增值税抵扣中,采购棉花的进项税率为13%,最终产品的销项税率为17%,长期存在“高征低扣”问题,企业税赋负担重,利润率低。

    产品结构需调整

    《21世纪》:汇率是否对纺织业有影响?

    周红:人民币升值对企业的利润率影响很大。棉纺织品一般采用直接标价法,人民币汇率上升,将使纺织企业的收益在折合为人民币后下降。同时,人民币升值还将给企业的订单造成影响,企业不敢接长期、大单。

    《21世纪》:我看到魏桥创业等企业长期招工,目前,在劳动力供应是否充足?

    周红:工人吃紧的不仅是珠三角、长三角,“招工难”、“留人难”似乎正成为全国性的问题。而纺织行业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

    魏桥创业在留人方面做得比较好,纺织工的工资将近4000元,高于滨州市平均水平,工作年限长的工人还能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购买房屋,并且在水、电、气等日常费用上有补助。

    不过,纺织行业的收入虽然在滨州还算不错,但这一工种劳动强度大、时间长、环境较为艰苦,有些人不愿意来做。

    相反,印度、巴基斯坦等国,不仅棉花价格具有优势,而且劳动力成本低,将对中国棉纺织品出口形成巨大压力。

    《21世纪》:滨州纺织行业需要提升的环节有哪些?

    周红:滨州市的棉纺织业以初级产品为主,附加值低,利润率低。虽然有装饰、床上用品、服装、巾被、针织品,但所占比重较小。产业链仍存在“前大后小”的结构性矛盾。今后,企业应更加注重设计、研发、销售等环节,在下游产品中增加比重。

责任编辑:李晓岚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