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2/21/08:37 作者:伍廉奎
铜及其合金以其优良的电性能和美丽的外观而被广泛应用于电子、机械、装饰等方面。随着仿金术的发展,铜及其合金会有更好的应用前景。但是铜及其合金制品长期暴露在大气及潮湿环境中往往会被腐蚀而失去光泽,影响其使用价值。据报道:对于在低功率、低电压条件下的铜及其合金电子设备,接触面上生成100~150nm厚的腐蚀产物,便可产生10~100mV的电压,这足以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铜合金硬币胚饼变色问题在世界造币行业也普遍存在。在生产过程中,胚饼变色迅速,有的仅几个小时就发生了明显变色,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返洗处理,既造成生产效率的降低,也影响成品硬币的表面质量。因此,铜及其合金在使用前都要进行表面处理。化学抛光与钝化作为金属表面处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铜及其合金的抗氧化变色工艺中。通过化学抛光获得的光亮表面提高了铜及其合金的装饰效果和表面性能;钝化则可以提高其耐蚀性,从而提高其使用价值。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目前国内外对铜及其合金表面抗氧化变色的处理工艺主要有:无机成膜钝化技术和有机缓蚀技术。
无机钝化成膜技术由于具有抗氧化变色效果好、成本低廉、工艺简单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铜及其合金的表面抗氧化变色,近年来国内在无机钝化成膜技术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该技术目前主要采用铬酸等三酸钝化,但是钝化液的使用寿命不长,严重污染环境,而且六价铬离子对人体有害,加之废水排放问题日益受到严格限制,所以该技术的使用受到限制。
有机缓蚀技术中使用的缓蚀剂由于在铜及其合金表面有良好的吸附性,成膜效果较好且具有污染小等优点,有助于提高铜及其合金的防变色性能。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铜缓蚀剂主要是有机化合物(硫脲、酸、胺、苯酸、苯胺)和衍生物及噻唑等杂环化合物,如现在比较常用的苯骈三氮唑BTA及其衍生物。近年来,国内外在开展铜及其合金缓蚀剂的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一些进展。
20世纪50-60年代,缓蚀剂研究均是从提高缓蚀效率出发,没有考虑环境污染问题;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研究人员发现含磷的缓蚀剂易引起水源的富营养化,导致赤潮等现象发生。特别是随着政府和民间环保意识日益加强,近年来“绿色化学”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环境保护和防止污染的重要方面,“绿色药剂”的概念已经提出并成为21世纪水处理剂的发展方向。20世纪80-90年代以来,研究转向葡萄酸盐、钼酸酸盐、锌盐、铝系金属盐以及植物提取类等对环境友好、无污染的磷的缓蚀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