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质量缺陷常常困扰着消费者,买车前,4S店销售人员会把这台车吹的毫无缺憾。而买车后,随着使用的日积月累,总有各种各样的质量缺陷让消费者苦不堪言。轻者是一些内饰异响、行驶抖动、车机系统频繁死机的问题。 重者则是一些刹车失灵、断轴、高速熄火等危险情况。对日常使用性造成不良影响不说,甚至还威胁到了消费者的生命安全。而针对于车辆后期存在的种种质量缺陷的问题,车企们往往采用召回的形式来解决问题。
【慧聪汽车配件网】汽车质量缺陷常常困扰着消费者,买车前,4S店销售人员会把这台车吹的毫无缺憾。而买车后,随着使用的日积月累,总有各种各样的质量缺陷让消费者苦不堪言。轻者是一些内饰异响、行驶抖动、车机系统频繁死机的问题。重者则是一些刹车失灵、断轴、高速熄火等危险情况。对日常使用性造成不良影响不说,甚至还威胁到消费者的生命安全。而针对于车辆后期存在的种种质量缺陷,车企们往往采用召回的形式来解决问题。
(图片来源于:消费者报道)
2016年初《缺陷消费品召回管理办法》的实施促进了更多的缺陷汽车产品得以召回。根据《消费者报道》的统计数据,去年国内涉及召回的缺陷汽车共计1132.56万辆,相对于2015年增长了105%。而去年的召回原因中,气囊和安全带的质量缺陷问题占到一半以上,达到57%。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高田气囊安全问题。
高田安全气囊质量缺陷问题其实已经存在已久,其公司生产的未带干燥剂的硝酸铵气体发生器的安全气囊。在安全气囊展开时,气体发生器可能发生异常破损,导致碎片飞出,伤及车内人员,存在安全隐患。从2009年美国那位18岁女孩因安全气囊中飞出的金属碎片致其不幸身亡开始。近八年间,高田气囊爆炸问题已经导致全球16人死亡,100多人受伤。全球累计召回缺陷汽车数量超过6000万,其中在中国累计召回的总数也已经达到964.66万辆。
2016年12月26日,质检总局通报了国内涉及“死亡气囊”的车企共计34家,并启动了缺陷调查,督促企业进行召回。东风本田、广汽本田、华晨宝马、天津丰田、一汽丰田、一汽马自达等在内的23家国内生产企业已向质检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召回的车辆生产日期范围覆盖了从2003年到2015年生产的车型。这已经创造了中国汽车市场实施召回制度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召回记录。但是仍然有上汽通用、北京奔驰等11家企业尚未备案召回计划。下一步质检总局将督促未备案召回计划的企业采取相关措施,已消除消费者行车风险。与此同时,已经报告召回计划的车企也希望能够加快召回工作的实施步伐,500多万辆的召回数量是一庞大的工程,具体召回工作的实施情况还望车企能够在消费者面前公开。
另一方面,丰田、本田、日产、马自达等企业早已在海外宣布不再使用问题高田气囊,但在中国市场,无论是在华本部还是合资公司,都在是否还在使用高田气囊的问题上含糊其辞,目前上没有公开的表示不再使用问题高田气囊。但对于消费者而言,我们有权利知道自己新买的汽车使用的气囊是否来自“有前科”的高田。汽车厂商以及经销商除了在不断的拼尺寸、拼配置,引导消费者更习惯去对比这些新车的“性价比”,在至关重要的安全细节上也应该主动公开相关信息去引导消费者的关注。
与此同时,我们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还要提高。目前大部分消费者在变速箱抖动、断轴这样直接影响日常使用的问题上都能够引起去广泛关注,但在至关重要的安全细节上,车企从不主动说,消费者也就很少在意。甚至还有绝大多数还在使用安全带卡扣的车主们,他们是否在乎安全气囊的问题呢?消费者的随意,就更容易导致车企工作人员对这些问题的不重视。
高田在美国面临的处罚已经高达10亿美元。如果在中国市场有关部门也能够加大力度,对类似行为给予重罚,相信这些企业会以最快的速度、最精准的信息来反馈消费者。同时,随着315消费者保护权益日的临近,消费者对汽车质量问题也不应在停留在影响实用性的缺陷上面,在车辆的安全细节方面更值得我们去用心追究。执法部门严厉执法、消费者广泛关注。众目睽睽之下厂家才无投机取巧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