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多管齐下强调保障粮食安全

   2020-08-16 聪慧网sxxjymy6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8月16日 23时04分12秒

    【慧聪食品工业网】2014年中央1号文件正在酝酿之中”,随着为期两天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3日在北京开幕,外界都把目光聚焦在这次会议的两大议题上——粮食安全和土地流转。中国强调粮食安全的背景是,今年中国粮食进口急剧上升,对自给率红线造成巨大压力。

    又是一年年底,又是一年政策的承前启后。粮食,经营制度,食品安全,这些关键词,都在昨天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被提及。过去一年,粮食产量再度站上前所未有的高度,与此同时,农村土地政策也迎来等待已久的变革。在这场农业农村领域的最高规格会议上,还释放出了哪些政策信号?

    “粮食”,这两个字,在重要会议密集的年底被频频提及。在此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粮食安全”被前所未有地放在首要地位,强调必须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这一点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被再次提及。

    2013年中国粮食产量实现十连增,国内粮产增加的同时,粮食进口量也在逐年增长,中国的粮食自给率在逐年降低,海关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进口谷物为1398万吨,大豆5838万吨,以中国2012年的粮食进口总量(包括大豆)7236万吨计算,已相当于中国全年粮食产量的12.2%,占当年中国获得粮食总量(自产量进口量)的比例约为11%。

    今年,我国全年粮食产量12038.7亿斤,又上了一个新的千亿斤台阶,再创历史新高。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这样的背景下再提粮食问题,有着特殊意义。“在粮食安全方面,过去我们主要是立足国内生产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部署农业工作的时候主要是强调农业生产。这一次我们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来的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对我们粮食安全战略的一些举措作出了一些调整。好比说我们比较强调产能,我们比较注重可持续发展,比较注重质量安全,跟过去还是有一定差异的。”

    “适度进口”四字,可谓强心。最近几年,我国粮食进口保持增长趋势。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增产的幅度还不能够完全满足消费刚性增长的幅度。

    “我们的人口在绝对增长,城镇化人口在快速增加,另外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升级,加上农产品加工的因素,所以我们还增加了需求。从贸易角度讲,也有两个原因:一是我们的粮食还需要一些品种调剂,比如小麦我们是不缺的,库存也比较丰富,但是我们要进口面包粉。二是价格因素,国际上一定的时段粮食价格比国内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进口。但我们进口的总量并不多,去年谷物进口也就200多亿斤,占总产量的比例还是很小的,今年1—9月进口的数量是下降的。总之,我们还是要立足国内解决我们的吃饭问题,同时也适度利用国际市场。”韩长赋如是说。

    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

    关于确保我国粮食安全,会议指出,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要进一步明确粮食安全的工作重点,合理配置资源,集中力量首先把最基本最重要的保住,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耕地红线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仍然必须坚守,同时现有耕地面积必须保持基本稳定。调动和保护好“两个积极性”,要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要探索形成农业补贴同粮食生产挂钩机制,让多生产粮食者多得补贴,把有限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

    解读: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秦富说,粮食安全是重中之重。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

    搞好粮食储备中央承担首要责任

    会议提出,搞好粮食储备调节,调动市场主体收储粮食的积极性,有效利用社会仓储设施进行储粮。中央和地方要共同负责,中央承担首要责任,各级地方政府要树立大局意识,增加粮食生产投入,自觉承担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责任。善于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适当增加进口和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把握好进口规模和节奏。高度重视节约粮食,节约粮食要从娃娃抓起,从餐桌抓起,让节约粮食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解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认为,目前到了重塑粮食安全战略边界的新阶段,应抓紧建立基于全球视野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保障机制,突出重点,有保有放。

    食品安全

    确保广大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关于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会议强调,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农业,必须正本清源,首先把农产品质量抓好。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环节,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食品安全,首先是“产”出来的,要把住生产环境安全关,治地治水,净化农产品产地环境,切断污染物进入农田的链条,对受污染严重的耕地、水等,要划定食用农产品生产禁止区域,进行集中修复,控肥、控药、控添加剂,严格管制乱用、滥用农业投入品。

    食品安全,也是“管”出来的,要形成覆盖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建立更为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使权力和责任紧密挂钩,抓紧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产品和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要下猛药、出重拳、绝不姑息,充分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要大力培育食品品牌,用品牌保证人们对产品质量的信心。

    解读: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随着生产能力提高,数量已经不成问题。难在质量,回应百姓需求、解决社会性问题,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要治理农业生产源头,实行标准化生产,严禁滥用农药化肥等投入品。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秦富认为,今后,从田间到餐桌,从源头到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整个产业链要有严格的安全生产规范,要更加完整、系统、安全,实现全覆盖。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