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走进钢企”活动启动 首站太钢

   2020-07-18 聪慧网sxxjymy7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7月18日 09时19分50秒

    慧聪表面处理网讯: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到来之际,为了让媒体深入了解钢铁工业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巨大成就,向广大社会公众展示钢铁企业的新形象,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组织中国冶金报社、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共同开展了“中央媒体进钢企”活动。8月14日~15日,人民网、新华网、中央电视台等10多家中央主流媒体走进太钢集团,深入太钢精密带钢公司、炼钢二厂和太钢博物馆进行调研,并与技术中心和生产厂的技术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太钢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韩瑞平在记者团调研期间看望了来访的记者。

5

    8月14日,太钢组织中央媒体记者团参观了精密带钢公司、二炼钢厂。很多记者是第一次来到钢铁企业,被太钢清洁、高效、智能的生产线和绿树成荫的厂区所惊叹。当看到太钢所生产的精密带钢等产品,他们均赞叹不已。一些媒体记者在第一时间把“手撕钢”的研发过程写成特稿发回了报社。

    始建于1934年的太钢,距今已有85年的历史,是新中国的第一炉不锈钢、第一张硅钢片、第一块电磁用纯铁等产品的诞生地,这里生产出的产品填补了上百项中国钢铁工业的空白。太钢长期坚持特钢发展方向,现拥有国际一级水平的不锈钢生产线,建成国级技术中心、先进不锈钢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具备年产1200万吨钢(其中450万吨不锈钢)的能力,形成了以不锈钢、冷轧硅钢、高强韧系列钢材为主的高效节能长寿型产品集群,实现了不锈钢品种规格的全覆盖。

    在这些产品中,“手撕钢”的问世具轰动效应。自2018年7月在《中国冶金报》、《人民日报》等媒体的报道以来,蝴蝶效应般迅速扩散开来,“手撕钢”几度登上热搜榜,霸屏手机微信客户端,真可谓妇孺皆知,蜚声海内外。“手撕钢”的研发是太钢践行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成功案例。在此之前,相关产品生产工艺控制难度大,只有极少数国家能生产。

    “手撕钢”又称“高质量极薄精密带钢”,厚度仅0.02毫米。目前,太钢集团是全球唯一可批量生产宽幅超薄不锈钢精密带钢的企业。宽幅超薄不锈钢精密带钢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石油化工、军工核电、新能源、高端电子、汽车、纺织、计算机、精密机加工等支柱行业和关键领域,并开始进入高端电子行业折叠显示屏、柔性太阳能组件、传感器、储能电池等高科技领域。产品的研发成功,有力促进了高端行业制造领域关键材料的升级换代和可持续发展,带动了超导、微孔加工等一系列表面深加工重大工艺技术的发展,引领了世界不锈钢超薄带钢的发展方向。目前,该项目已经拥有国家专利44项,其中发明专利13项。

    此外,近两年太钢笔尖钢也成为网红。2018年,太钢牵头起草了《YB/T4642-2018笔尖用易切削不锈钢丝》行业标准并实施,打造了笔尖钢产品,太钢研发的新一代环保型笔尖用不锈钢顺利通过测试,笔尖用不锈钢产品实现迭代升级。

    8月15日,太钢组织记者团与技术专家进行了座谈。钢协副秘书长王德春,钢协副秘书长、中国冶金报社社长陆闻言,中国冶金报社副总编辑吕兵,冶金规划院院长助理姜晓东,太钢宣传部长王发生,以及来自新华网、人民网、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新闻社、科技日报、中国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经济参考报、中国工业报的记者参加了座谈。参加座谈交流的还有19大代表、不锈冷轧厂连轧作业区班长牛国栋;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女工建功立业标兵、太钢技术中心铁路用钢首席工程师王玉玲;国家“万人计划”创新领军人才、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技术中心不锈钢研究所一室主任李国平;太钢能源环保部部长助理谢海运;营销中心主任助理郭云鹏;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享受国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炼钢二厂转炉炼钢工高级技师吕涛等。

    座谈会上,大家不仅就太钢的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还就技术研发、创新激励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此次参观和交流,记者们对于太钢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表示,通过深入太钢活动,他们对钢铁企业的发展成就刮目相看,对钢铁行业有了颠覆性的认识。

    “手撕钢”只是太钢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目前,太钢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造船、集装箱、铁路、汽车、城市轻轨、大型电站、神州系列飞船等领域和新兴行业,多种产品国内首创、替代进口。先后获得中国工业大奖、全国质量奖等荣誉,全国循环经济先进单位、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全国具责任感企业等多项荣誉。每两年,太钢就有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出现。太钢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800多项不锈钢核心专利技术,其中100多项专利居世界先进水平;众多产品填补国内、国际空白,众多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国内第一。

    在技术创新之外,太钢还长期致力于环保建设和绿色发展,绿色发展全球领头。近年来,太钢以技术创新为动力,投资上百亿元,通过引进消化、自主创新,逐步完成全流程装备的升级改造,同时采用世界上最是先进的循环经济工艺技术,建立起了以粉煤灰、钢渣及高炉水渣综合利用为主的固体废弃物循环经济产业链,以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酸再生为主的液体废弃物循环经济产业链,以焦炉煤气脱硫制酸、烧结烟气脱硫脱硝制酸、余压余热发电为主的气体废弃物循环经济产业链。太钢还设立环保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研发最佳可行技术,为全面实现超低排放提供保障;加紧实施环保提标改造项目,先后建成全火车运煤系统、6.8万平方米原料大棚、10万吨级的粉煤灰钢板仓等,完成燃煤电厂、焦炉烟气超低排放改造等项目。此外,太钢围绕城市服务,日均处理回用城市居民生活污水5万吨;通过余热回收利用,为冬季城区集中供热面积达2150万平方米,替代了燃煤小锅炉,减少了大气污染;将厂区运输汽车更换为LNG(液化天然气)新型密闭车辆,实现清洁运输。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