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报告猫腻多 全民参与力挽狂澜

   2020-07-17 聪慧网sxxjymy4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7月17日 19时17分37秒

    慧聪水工业网 全民追剧时代又来临,地铁上大家都捧着手机看剧,《人民的名义》就这么轰轰烈烈的火了。这部剧自播出以来,不管是内容还是角色都纷纷上热搜,刷屏朋友圈,关注度扶摇直上。昨天小编我怀着一颗虔诚的心默默的开始追剧了,除了老戏骨的精湛演技,内容也是很有意思啊。所以说此剧火得一塌糊涂那是应该的啊,内容绝对就是人民想关注的,就比如现在人人关心的环保问题。

    第一集的时候就提到了环保资料。缺少环保材料所以导致项目被耽误,却不通过正常手续办理,靠送钱靠行贿受贿想蒙混过关,结局就是行贿者落荒而逃,受贿者锒铛入狱。

    环评报告书

    剧中的环保资料当然指的就是环评报告书,全称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是由环境保护部门对某些重大建设项目一旦实施后对该区域周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的预见性评定。

    环评报告书的作用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是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的预见性评定。根据对项目所在地的地下水、土壤的监测,对项目所用原材料、可能产生的废弃物、项目的环保设施的设计的评价,从而评估项目建成对环境的影响。

    “环评”是政府要求的,各项目需完成环评报告并上报至环保局。环评通过环保局审核后会公示在网站上(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除外),最后再组织专家评审,评审通过后项目才能开始建设。环评报告对企业很重要,环评通过环保局评审、批复后,后续日常生产、环保管理中还要用到。没有环评也没法进行环保竣工验收。

    环评报告是针对该项目生产过程中污染发生情况、治理措施是否可行,生产过程和产品是否符合清洁生产要求,以及最终排放的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进行的评价。

    因为环保部在2013年11月14日就出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环保部曾说过:“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未予批准的,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这就是剧里会出现环保资料不齐需要贿赂政府官员的原因。

    环评现在的短板

    除了剧里映射的环评报告书资料不全的问题,现实中比之更可怕的就是环评报告造假。毕竟电视剧只是现实百态的缩影。现实中每年的环评资质申报备案时,好度企业会向全国各地买环评工程师证,以借证为名申报备案造假。

    2014年的时候,辽宁丹东轻化工业研究所在对一家矿企业做出环评报告后,竟然造成40多名百姓中毒。

    “环评报告”造假对生态环境的打击程度会更大,许多环境污染问题本身就是因为环评报告受到“污染”而引发。与造成环境污染之后的处罚相比,如何加强源头控制、防患于未然更重要。环评报告本应成为阻挡环境被污染的第一道防线,环评公司却把环境资质当成牟取暴利的工具,令人遗憾。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必须重视法制,需要严格落实环评报告的权威性与公信力,必须做好强化环评体系的建设与监督,加强源头控制,防范环评造假。

    很多企业的虚假环评报告花钱得来,环评单位丧失了客观、公正立场。

    专家表示,对于弄虚作假、不负责任的环评机构,仅靠警告、教育是不够的。“环保部门应该加强对环评机构的监管,加大处罚力度,撤销有弄虚作假行为的环评机构的资质。”对于环评造假如何杜绝,专家们也一致认为,需加强环评过程的公众监督,使环评报告更加开放透明。应当大力鼓励当地公众、民间环保组织和环保志愿者参与到一些建设项目的前期论证中环评机构要让各方接受、信服,第一步就是要公开全本的环评报告。

    在企业排放数据公开不足的同时,环评的公众参与不能让人满意。

    环评的公众参与是PITI的一个重要指标

    为什么中国的环评制度未能起到在西方所起到的巨大作用?我们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仅仅复制了其技术评估部分,而忽略了对确保环评质量和有效性至关重要的公众参与部分。环评的公众参与是PITI的一个重要指标。

    环评报告全文公开为公众知情参与提供了重要的条件,但仅有全文公开还不够,还必须辅之以一系列的信息披露的手段,以确保公众可以有效获取信息。其中征求公众意见的时间就是一个关键指标。

分享按钮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