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裁员“扰乱民心”体育用品企业陷危机

   2020-07-16 聪慧网sxxjymy4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7月16日 19时22分26秒

    慧聪鞋网4月10日讯,2012年,对于体育用品业来说,是个不平凡的一年……

    细数体育用品业的各大新闻,不难看出,2012年的体育用品企业过的并不顺心,最为媒体关注的李宁“裁员令”让各大体育企业忧心忡忡。我们不得不质疑,2012年体育用品业是否会迎来春天?

    体育品牌企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也算是如鱼得水,同时,体育用品业也迎来了成长的调整周期。安踏、特步都宣布将更加审慎开店,并调低了2012年前二季的订单增长幅度。匹克则宣布门店数量将从7800余家调整到7000家左右。但从库存角度来看,很多体育运动企业却需要更多的店铺来消化库存商品。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连行业老大耐克也不例外。曾经豪情宣布的万店计划只能放缓,从二三级市场的渠道保有量看,趋于饱和,更多的是向四五级乡镇市场推进。据专家介绍,此类情况的出现,归根结底还是品牌同质化。

    要解决品牌同质化问题,创新首当其冲。虽然有时创新并不一定会改变整个市场,但是企业不得不去尝试着做。

    2010年,体育用品行业领先者李宁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品牌重塑、渠道整合,以及内部架构调整。从现在的成效看,可能,李宁的试错还有一段路要探,现在看到的是其发生改变的阶段性成果,或许其准备得有点仓促,价格调整策略没有兼顾渠道现状,丢失部分无法认同的消费者,但是,如果不进行变革,面对耐克、阿迪和晋江系品牌的上下合围,李宁又将如何?从另一角度看,正是李宁在前面不断的试错,才换来了后来者少走弯路的宝贵经验。

    除同质化因素影响外,渠道、供应链也是影响体育用品业发展的又一要素。

    大多数体育用品厂商扮演的角色是大批发商,做产品的大营销,顺势将产品批发给分销商,然后由分销商再批发给零售加盟商,供应链过长,削弱了产品的性价比,且各环节信息失真比例过大。当前,终端库存大,与这种三级流通的供应链模式不无关系。

    品牌厂商们需要放下身段,以低姿态贴近终端,改进供应链,关注零售的每个环节,将设计、生产、物流、卖场呈现方式、销售人员能力、消费反馈之间形成有效串联,打通利益链条的各个环节,走渠道扁平化之路,回归管理的精细化,让终端与品牌的利益更加紧密联结,才能从根源上消除库存问题。

    从08年北京奥运会来看,中国似乎还是个体育大国,体育产业发展具有较大的潜力。但是从中国体育产业的成熟度来看,我们仅仅是起步者。据国家权威数据统计显示,中国体育产业占GDP的比重仅仅达到0.58%。我们有优秀的运动员,但缺少造星团队,我们有宽阔华丽的体育场馆,但缺少精彩的体育赛事……因此,中国体育的职业化改革是必须的,2012年也是伦敦奥运的开始,据业内专家介绍,今年的奥运或许对体育用品业来说,是一个新的开始。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